標籤

工程 (5) 天文 (28) 古蹟 (174) 台中市 (77) 台北市 (114) 台東縣 (53) 台南市 (42) 台鐵 (901) 台灣高鐵 (104) 民航機 (75) 生物 (27) 交通 (106) 地理 (10) 考古 (12) 其他軌道車輛 (1) 宜蘭縣 (38) 怪聞 (5) 玩具 (1) 花蓮縣 (72) 金門縣 (1) 阿里山森林鐵路 (69) 南投縣 (35) 屏東縣 (65) 科技 (10) 苗栗縣 (65) 軍事 (126) 旅遊 (14) 桃園市 (81) 氣象 (1) 航空 (23) 高雄市 (70) 基隆市 (67) 捷運 (53) 雲林縣 (42) 新北市 (96) 新竹市 (46) 新竹縣 (48) 嘉義市 (37) 嘉義縣 (63) 彰化縣 (61) 澎湖縣 (4) 歷史上的今天 (2) 燈塔 (8) 糖鐵 (12) 羅東森林鐵道 (16) 鹽鐵 (3)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考古大發現!台灣5000年前 已有農業 - Yahoo奇摩新聞

考古大發現!台灣5000年前 已有農業 - Yahoo奇摩新聞: "台南科學園區開發過程發現大量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從民國85年開始挖掘,耗費15年總計搶救34處,經過整理發現文物中遺留有稻米、小米和其他動植物,且米粒外型大小都差不多,這是目前發現台灣最早出現的農業,顯示當時已有選種甚至育種的技術。 中研院院士臧振華領導的考古團隊搶救出的南科遺址,年代距今5000年至300年間,涵蓋了10個考古文化期,考古花費的時間、人力、發掘面積、出土文物數量,在台灣考古學上排名第一位。 民國95年開始,科技部前身國科會就支持考古隊進行出土文物整理分析,10年計畫即將結束,臧振華發表考古整理成果,其中最讓人振奮的是首度發現稻米,這是台灣最早出現的農業。 臧振華指出,當時的南島民族不僅種稻,從現場發現的米粒大小都很一致,顯示當時可能還有選種與育種的能力。 臧振華表示,過去的考古研究,台灣在舊石器時代完全沒有發現農業的跡象,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停留在舊石器時代,但從南科遺址發現稻米、小米,顯示5000年前南島民族已經進入農業時代,這對進一步了解台灣農業文化興起與變遷有代表性意義。 另外,南科發現的聚落、陶器、鐵器等,經過分析發現和大陸珠江三角洲的新石器文化相當類似,臧振華指出,目前對南島民族的研究,最主流的說法是台灣舊石器時代是最早的南島民族,如今透過聚落的型態和生活方式來分析,顯示南島民族可能是來自珠江三角洲,這是南科考古提供的重要線索。 臧振華說,截至目前已經整理20個考古遺址,但仍有14個考古遺址文物尚未整理,這些文物動輒幾百萬件,繼續整理和分析,可以對南島民族文化有更進一步了解。南科出土的是台灣非常古老的文物,搶救後,這片土地卻孕育台灣最進步的科技產業,從陶石骨角到晶圓光電,證明考古和科技發展可並行而不衝突。"

'via Blog thi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