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電子報-自由副刊: "在台灣鐵道文化資產不被重視的時代,有不少的火車被當廢鐵給拆除了,但有些卻幸運地由外國人買走加以保存。經過這麼多年,有的老火車雖然依舊受到呵護地神氣活現行駛著,但有些卻幾經轉手而晚景淒涼。這些漂泊異鄉的台灣火車,不管現狀如何,都絕對是值得我們加以關注的對象,因為在它們的身上,永遠烙印著在台灣的歲月風霜殘痕。
說來很不可思議,但在異國與台灣的老火車相遇,卻能像是失散多年的親友重新再相逢,是種很感人很溫馨的場景。應該已經少人記得,在台灣北部煤鄉的五堵地區,曾有非常小巧可愛的基隆煤礦小火車行駛著。它們在1977年5月舉行簡單儀式停駛之後,就告別了台灣的土地。一般人可能以為,這種軌距只有610mm的小火車從台灣消失之後就走入歷史,再也只能從老照片裡去追尋。
然而事實上,日本的一個羅須地人鐵道協會(此名稱是取自宮澤賢治主導的農民藝術啟蒙運動「羅須地人協會」)於1 9 7 3年成立,以保存軌距二英呎(610mm)輕便鐵道為宗旨,因而購入了台灣基隆煤礦的三號與六號蒸汽機車,並且重修動態運轉,讓所有的台灣人到今天都還能在日本見到基隆煤礦小火車的風采。
羅須地人鐵道協會在成立初期,借用位於糸魚川的工場專用線從事保存運轉的行動,但1982年該專用線廢止後,活動曾因此暫停,直到1992年在大井川鐵道(阿里山鐵路姊妹鐵道)井川線的接岨峽溫泉站旁鋪設保存線才重啟動態運轉活動。目前,羅須地人鐵道協會終於在成田夢牧場內,獲得了環繞一圈鐵道的鋪設,有了更為完善的車輛保存與修復空間。
台灣漂泊回日本的基隆煤礦小火車,都是日本楠木製作所所生產,三號造於1930年(一說是1927年),六號造於1941年,目前都處於可以動態運轉的情況。台灣鐵道攝影老前輩古仁榮,在早年拍攝了許多基隆煤礦小火車的照片,也是最後目送它們在台灣土地上走完最後一程的少數見證者。他在2000年六月參加於日本舉辦的國際輕便鐵道會議時,再度遇上了基隆煤礦的六號小火車。在這個相隔二十多年後的重逢時刻,古先生於攝影集中的回憶是這樣寫的:見到它,我情不自禁地摸摸它,對它說:「很高興見到你,你認得我嗎?我是多次為拍你而被送到派出所的火車迷呢!」這時周圍的觀眾也許知道這見面的意思,引起不少的鼓掌聲。畢竟多年後的再相逢,是很令人感動的場景。
古仁榮前輩為了拍攝基隆煤礦的小火車,曾經多次被當地派出所關切,還被送到警局去問話。在社會開放的今天,在台灣拍火車已經少有會被警察干涉的情況,然而要再度一睹這老火車的身影,卻得跨海到日本才得以見面。也許,這就是人生,川流不息的人生,會在水流交會的剎那重新遇見,只不過場景已變,而不變的是那份相知相惜的真情。
當然,也不是所有漂泊異鄉的台灣火車都像基隆煤礦的蒸汽機車那般幸運。
台鐵窄軌台東線曾有一批廢棄的蒸汽火車,在1980年代初被日本東急買走,然後用船運運回到日本。據說,當年東急原本有重新再利用這批火車的規劃,但後來計畫取消,這批車中的大部分便被慘遭解體,特別是LDT100型的那幾輛可說相當可惜。剩下的小型LDK50蒸汽火車,有的幸運地轉賣了出來,但卻幾經轉手流落在日本各地。
當我在日本看到LDK56與LDK57落魄的身影,當下的感覺是,「你們真的辛苦了。」經過這樣的流轉人生,到今天還這樣的漂泊異鄉,努力存活在世界上,真的不簡單!如果說要落葉歸根,這些在台灣度過大半輩子的火車,是最應該回到台灣被呵護的。可是問題是,如果當初沒有到日本轉了這一圈,以台鐵當年只會把火車當廢鐵賣了拆的做法,它們又有可能留到今天?一切,似乎是冥冥中有安排,才讓它們到日本去了這一趟。
只不過,我心裡的疑問是:「台灣,是否會是這些老火車永遠再也回不來的故鄉呢?」"
'via Blog thi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