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東幹線上周五深夜因電車線斷落導致大誤點,影響超過一天,台鐵再次成為「美好假期的終結者」;原因雖尚待調查,但光今年上半年,電車線故障就有六件,也比去年同期多。第一線人員說,這可能與電車線工作車及工程維修車車齡逾卅年,有很大關係。偏偏新車原計八月底上線,卻因廠商驗收屢次未達標,最快也要年底才能上線。
台鐵表示,新電車線工作車及鐵路工程維修車陸續報到,第一批各有五輛,由於採購車輛數量較具規模,依程序辦理檢驗與靜、動態功能測試等,所需時間較長。
台鐵指出,像維修車靜態測試尚須改善四項,最大問題是在坡度千分之二時加速度應達連續行駛七公里,驗收時僅達五公里。據了解,兩公里的差距影響甚大,因台鐵有許多爬坡路段,若車輛動力不足,電纜線一個就是三噸,擔心影響搶修。
台鐵說,驗收嚴格並非刁難廠商,而是要用最壞的狀況測試,知道第一線人員真的負擔很大,但為避免趕著上線而降低標準,導致日後故障狀況頻傳,仍會謹守驗收標準。但台鐵也說,將來會考慮在簽約時訂定驗收次數,因為「一直這樣驗下去,也不是辦法」。
不過,有台鐵內部人員表示,標案一直驗收不過的狀況在台鐵時有所聞,究竟是得標廠商能力不足,還是在制定合約時台鐵人員「將就心態」,抑或是開出的規格有問題,恐怕都是關鍵。
像阿里山森林鐵路小火車新購車案爭議也是一例。林鐵在去年七月回歸林務局前,由當時受林務局委託經營的台鐵負責招標採購新車,秦揚機械二○一六年交的第一輛車已由台鐵驗收並付款,但因車廂搖晃大,廠方承諾會優化,但去年初交的第二輛車搖晃還是比舊車大,編組試車時甚至出軌。
當時有消息指這與台鐵開出「自導式轉向架」規格有關,廠商則認為出軌是林鐵路線不良,否認是轉向架問題。雙方最後對簿公堂,目前還在訴訟,花了八千萬採購的新車迄今無法上路,接手的林務局也無新車可用。
此外台鐵為將車輛維修、材料管理等項目電腦化,七年前花費逾四億元建置後勤支援管理及電腦化管理相關資訊(MMIS),得標的大同公司去年指前年已經台鐵局審核通過,後來卻發生拒不驗收狀況,台鐵還增加非契約內的需求,該公司只好對台鐵提訟。當時台鐵則強調是該系統未符合契約需求,雙方各說各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